收到遠流邀約我為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 撰寫推薦序時,真的非常開心,收到書之後邊看內容時其實邊質疑「我擁有什麼價值,能為這本具備人脈知識與能量的好作品,寫推薦序?」,後來我參透了幾個書中的觀點,並印證在自我人生上,真實地感到了共鳴與啟發。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作者是平野敦士卡爾是哈佛大學副教授,同時也擁有一流國際企業的歷練,不論學理或實務上,都相當具有說服力,我發現,世上百百道理都是差不多的,但由誰來說出口,就讓一句話的價值,產生了「質變」,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我想!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我是Karen,在網路以「少女凱倫」稱號行走,不偏不倚趕上了90後的末班車。正職是媒體工作者,當過小編、記者也從事過公關,卸下企業給予的職稱後,我經營個人自媒體(FB、Wordpress),更成為4個媒體的專欄作家(ETtoday、T談談、生鮮時書、專案經理雜誌),擅長撰寫職場、人生、社群行銷及人物採訪等內容;舉辦「跨界讀書會」,凝聚相同觀點的人,互相深度交流,成為人生夥伴。另外一項特別的經驗是,擔任了全台灣最大的互聯網自發性組織XChange品牌行銷組組長,與超過百位台灣頂級優秀的海內外網路圈人才共事。
若實際用普世價值放大檢視,其實我不過是個研究所延畢兩屆、25歲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剛出社會三年半、還曾一年換過四份工作的某個人,社會上的他者攤開我的履歷表,大致會認為我是一個「沒定性的年輕人」。但,還沒滿30歲,我已經擁有屬於我自己的平台,讓社會來不及為我貼上標籤,便已認同我的個人經營模式。
怎麼做到的?
透過我的經歷可以發現幾件事情
- 做自己喜歡的事
- 拿手的事
- 社會所需要的事
同時擁有這三件事,讓我構築了自我的專屬平台,與本書中提到的觀點不謀而合,當我看到這個段落時,我才驚覺,原來我是這樣成為現在的自己。
我很喜歡寫文章,透過文字的梳理,讓我堅定思緒,更成為我抒發情緒的管道,這是我喜歡的事情,同時也是我拿手的事情。
因為家庭背景關係,從小我跟著媽媽創業,求學過程中邊協助家中的店面,有機會與大量不同社會階級人士接觸,後來又當上了記者,接觸更高階級的政商人士,培養了我的敏銳力、觀察力與整合力,並將細微、有感的事件,轉換成文字,這樣的內容為我的讀者帶來啟發與反思。
擁有實力是不夠的,「你,還得被人看見」,過去有段日子我找不到能討論深度觀點的朋友,後來我主動加入線下社群、找尋一起往前走的夥伴,很幸運的我在XChange內所認識的人,都擁有強大的能量與實力,不只為團隊辦理活動、品牌經營,更在職涯人生迷惘碰壁時,互相拉抬、鼓勵與支持。
透過線下社群,短時間,我有了與上百位的互聯網強者接觸的機會,能在同個高度上討論還能做些什麼;這也是書中核心概念,「人脈是最強資產」,但不管認識多少名人,能否讓他成為「商業人脈」才是關鍵,社交是勢均力敵,因此你必須不斷進步,才不致落隊。
除了參加社群,我也開始自己「構築社群」,透過辦理讀書會,讓每個人用20X20的設計師交流之夜方式,結合書中觀點與人生故事來分享,印象最深刻是一位成員,他有閱讀障礙,但為了能好好分享,人生第一次把一本書完整看完,我發現把自己當成「橋梁」,讓單點人脈形成聯結網,才能營造深度交流的機會,創造彼此的價值。
有人會認為,做這些事情「很浪費時間」,但做一件事,除了表面上的目的之外,還可能是在編一個對他人施加影響的劇本。
舉例來說,你熱愛學習,雖然不見得每一個知識點都有用,但是你熱愛學習的態度看在其他人眼中,你會收獲尊重,尊重會帶來不可預期的成功。
你認真做每一件事,這每一件事本身可能價值都不大,但是看在他人眼裡,你會收獲信任,信任會帶來不可預期的價值。
做個人品牌是誰也拿不走的價值與資產,若想在這個狹窄又窒息的社會中,挖鑿自我的容身之處,別猶豫了,起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