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reporter

別用狹隘的目光看待他人!若受訪者答非所問,絕對是記者的引導技巧仍未純熟

採訪者怎麼透過事前功課的爬梳、了解受訪者的生命,在短時間中去嘗試不同提問,撩起受訪者對生命的感慨與卸下心防,去聽到更多更深刻的故事。

過往我不擅長街頭訪問,大概也是因為卡在自己的提問方式過於距離感,無法讓街訪民眾放下心防,甚至雙方都有偶包,經過這次的深刻提問後,深切發現,提問力真的非常重要,遠遠需要耐心跟理解。

閱讀全文
media write

短文變長文!如何寫出有溫度的文章-情境描繪式寫法

很多人在撰寫文章或描繪情緒的時候,會很直白的說「我很難過」、「我很傷心」,其實情緒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你的難過跟讀者得難過一定不同,每個人詮釋傷心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樣,所以為了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你的悲傷,你必須捨棄掉「難過」這兩個字,以「情境描繪式寫法」來勾勒你的感情。

閱讀全文
media

NCC要求廣電媒體報導武漢肺炎自律!為什麼不管網路新聞?

從頻道稀有論 (spectrum scarcity)觀點而言,廣播頻道屬公共財,相關頻率開放申設,應綜合考慮閱聽大眾利益(聽眾及非聽眾)、既有廣播頻道之使用分配效益、弱勢族群的媒介接近使用及廣告市場供需等因素。

如何善用無線電波頻率,儘可能地實踐公共利益與公共服務,甚至媒介接近使用權的理想,是各國分配及管理無線電波頻率的主要考量;尤其是核配非商業廣電頻率的重要依據。
電視、電子媒體被視為是「公共財產」擁有社會責任,因此新聞依法來說不得置入、業配,並供給所有年齡層觀看的內容,屬於「普遍級」,因此電視新聞畫面嫌犯要馬賽克、打架車禍要抽格、血要變色等等的規定。

閱讀全文
media

拉升新聞稿商業價值-採用「議題設定」操作媒體!破解記者5種選材思維

議題設定在當年因為媒介單一傳播,由媒體傳遞內容給大眾,因此當年認為僅有大眾媒體得以設定議題給予大眾,但在現今,媒體與受眾不只雙向傳播,也能多點傳播,再以「作者以死論」的論點為支撐,可觀察到現今的議題設定,不再只侷限在媒體將議題設定給大眾,反而「媒體」才是被議題設定的那方。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