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寫作一窩蜂,似乎停留在一個「風格打造」,用文字告訴他人「我就是這樣這樣的人唷」、「我就是這樣這樣生活的人喔」,空有的文藻、堆疊的戰果,究竟會成為好果或者是惡果呢?
分類: write
如何引導受訪者吐露出真心話?4步驟教你好好提問
從事媒體記者行業已經第六年了,跑即時新聞時每天要出門訪問的人多達3-4個,後來轉做專題時,1-2週也必須要與受訪者深入對話,受訪者的身分從政黨官員、大集團的CEO、新創公司創辦人到菜市場阿嬤、小朋友通通有,要如何和這些人溝通呢?
生活中如何訓練自己的觀察力?讓我們向「柯南」致敬!
我們在高效寫作力當中,一直強調聯想力、觀察力,其實要訓練自己的方式,就是先去大量地蒐集資料,知道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則,知道得得越多,就越能幫助你在注意到一件事情時候,發覺這件事情有哪邊奇怪,有哪邊不尋常。
讓寫作更全面tips:了解社會體系脈絡 累積「個人資料庫」培養全觀洞察力
我認為關鍵在於「資料庫」夠不夠充足,而我會將它分成兩個曾面,第一是「資訊資料庫」,第二是「文字資料庫」;本篇文章專注討論「社會體系」,所謂的社會體系在定義上是一種模式化的關係網絡,構成了個人,群體和機構之間的一個連貫的整體。它是可以組成一個穩定的小組的角色和地位的正式結構。一個人可能一次屬於多個社會系統;社會系統的示例包括核心家庭單位,社區,城市,國家,大學校園,公司和行業。
想讓寫作蛻變的解方:只有當你願意動手開始寫,你才知道能寫什麼、文筆也才會進步
回歸「為什麼想要寫作?」通常吸引人的內容,有幾個特色
1.說自己的故事:Content is King 是很著名的一句話,想要讓內容吸引人,必須要有獨特性、差異化、個人特色,因此從自己的故事下手是最簡單,但千萬不要打成流水帳,而是要有「共感」。(延伸閱讀:K式網路寫作技巧-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把想表達的情緒「共感化」)
2.分享自己的親身專業:分享專業,獨特性是很足夠的,若文筆夠好,那簡直天下無敵;更有助於未來在職涯上的發展。曾有一位妹子很明確地說「我不是那麼喜歡寫作,但寫作是一種手段。」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是希望專業被看見,這就會是很好的方法。(延伸閱讀:投入寫作當投資自己之前,先問問自己,真的喜歡寫文章嗎?別只是幫人整理資料)
3.紀錄真實事件:以我版上最知名的文章,其實不是我從0到1發想的內容,反而是紀錄參與一場活動當中所看見的問題,當然主角小有人氣,但因為此事件的省思頗多,也引起不少討論。
K式網路寫作技巧-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把想表達的情緒「共感化」
常常有人形容,我的文章很有溫度,我認為有溫度不代表讀者只有被感動,而是某一個字句勾起了他的回憶還有人生中某一個片刻,突然出現共鳴,因而被稱為有溫度。
那如何在僅僅是撰寫個人經驗時,不賣弄專業,卻又同時能夠把想表達的情緒讓大家理解呢?
我的方法是「模擬情境」。
短文變長文!如何寫出有溫度的文章-情境描繪式寫法
很多人在撰寫文章或描繪情緒的時候,會很直白的說「我很難過」、「我很傷心」,其實情緒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你的難過跟讀者得難過一定不同,每個人詮釋傷心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樣,所以為了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你的悲傷,你必須捨棄掉「難過」這兩個字,以「情境描繪式寫法」來勾勒你的感情。
投入寫作當投資自己之前,先問問自己,真的喜歡寫文章嗎?別只是幫人整理資料
當你跳脫不出特點時,看完文章的人,可能拍手點讚,但之後就可能會忘了作者是誰,只會記得文章提過的某個案例,某個理論,而不是記得「你曾經說過哪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