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和幾個過去認識的朋友,有時談不上幾句話,即使難得聚會了,也會有種彆扭的感覺。
除了生活環境、工作不一樣以外,也可能因為「知識鴻溝」,讓雙方差距越來越大。當一方沒有成長、成長速率較慢,彼此思維已在不同的階層時,就漸漸得斷了關係。
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意即不論社會經濟地位,高或低,每個人所獲取的知識都會隨時間而增加。但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獲取的知識量,卻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所獲取的多,於是這兩群人的知識差距會逐漸擴大、不斷增加,這就是知識鴻溝。
高社經地位的人,很容易可以獲取核心關鍵資訊,
一方面是清晰的知道如何獲取缺乏的訊息。二方面是獲取完還能快速應用。
光是知道「缺乏何種資訊」,就已經有著極大的差異。原因在於「自我覺察」,在個人的養成中,我們的思考、認知與價值觀,受到教育、經濟、文化、家庭等各層面的影響,要一個人要覺察到自身的不足、缺乏的資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如何獲取資訊」實際行動去補足落差呢?
但社經地位高的人,因著資訊流的不同,在基礎知識就與社經地位低的人有很大的差別了。舉個實際例子,我在快十年前就讀研究所時,曾到師大附近當家教,教授小一與小三學生製作網站與PS!
接觸久了才發現,小三的弟弟除了電腦課,還有德語課、法語課、鋼琴課,一家人則是長年在美國求學、工作,寒暑假才回到台灣練習中文。
人家從小學開始多元接觸知識,長大才開始想拉近距離的話,那有多大的落差呢?而且,當你在努力拉近距離時,別人也在持續成長,你能做的就是,加速你的成長效率。
首先個人必須要「有意識」想要往某個目標、方向邁進,較為合適,否則就像沒有導航一般,恐怕會繞路或者失去方向。
1.養成自主學習力
(1)讀書是必須的:書籍是一個作者傾心將過往多年經驗脈絡化、系統化的知識成果。
因此透過閱讀,你可以吸收完整的知識體系,也能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
增加閱讀頻率、時間,你將會開始形成一套自己的選書風格與偏好,並且在相似的領域中,深化個人的知識。
(2)每碰到一個不會的地方,自主延伸到根本的問題學習解決。
我發現很多人的學習,只能在有條件的狀況下,將當下的問題解決,不會舉一反三,也不會將解決的方法系統化,做為知識資產的積累。每次碰到不同狀況,才再次學習。
事實上,大部分的自主學習者,都是有能力去創造、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複製經驗,持續積累,這樣才會迎來爆發式成長,在短期內消弭與他人的差距。
2.將知識橫向串連
上面提到,高社經地位者,獲取知識後,還可以快速應用,便是因為具備橫向串連的能力。
要做到橫向串連,可以做的方法是,「真正獨立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一個專案、一個計畫、一個長期性的挑戰等等,這些專案的目標的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數字做為成果的衡量。
像是,
-3個月內寫完一本5萬字的著作
-6個月籌備線上課程,並且募資破30萬元
-發起團購,一週有50人購買
-發起公益捐贈活動,一個月募款10萬元
等等
為什麼需要有具體數字?
因為當你清楚知道目的在哪裡時,你會開始想法抵達,在這個過程裡,你就得主動的去獲取缺乏的資源、將資源統整(關於資源獲取可看前面的文章),往結果邁進,最後完成專案時,你也同時擁有了別人拿不走的經驗與資源,接著複製。
3.結交異圈層人脈
除了自主學習與知識橫向串連外,人脈是拉近知識鴻溝裡的一個重要的催化劑。
首要是,若具備了良好的觀察力和敏感力,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時,會有機會突破原有的意識框架, 知道了原先不明白的事情,甚至有很多瞬間,你會實在的感受到,你與對方的差別。
那麽為了逐漸弭平這樣的差別,你可以
(1)提升自己到能與他人平行對話:當你覺得你聽不懂某一群人常討論的話題時,你就必須更主動的耕耘自己。
像是股市、房產、區塊鏈、Open Ai 、利潤、股權等等,有你完全不懂的東西,但你又希望有機會可以加入討論,那麽你應該就針對這個領域自主的、盡可能「完整」且「多角度」的補足這方面資訊,並且融合個人經驗,內化成觀點,與他人做資訊交換,這樣一來一往的互動,彼此才能互相學習。
(2)有意識的擴大人脈圈:
「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當你身處的環境改變時,影響你的認知,你的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於是在降低知識鴻溝這件事情上,有意識擴大人脈社群,也就成為了很重要的事,這樣你也才能持續注入新的刺激,就像升級系統般,多年以後,換得一個全新的自己。
而這一切都必須要從「我願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