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女凱倫
「不甘於平凡」是我大二時在臉書寫下的一句感慨,我很清楚記得記得臉書狀態,當下原因很膚淺,因為那幾年我半工半讀,打工、上課、準備研究所,沒日沒夜的工作與奔忙,身邊卻有些人不斷換著最新款iPhone、iPad,可能是自卑感使然,我不止羨慕也嫉妒,因此是以一個憤恨的心情寫下這句話。
八年過去,我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刻,那年無法打進其他群體的我,這幾年透過閱讀、書寫、實務工作積累,增進自己的效率與實力,我才發現有些過去難以攀談、難以接近,甚至曾不看好自己的人,他們開始願意傾聽、開始願意分享,甚至拋出自身問題向我請教。
直到聽了Katrina的演講,放上一段影片,我才明白這個道理,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當你變得夠強,才有實力與更厲害的人對話,當雙方彼此的想法相近,交流起來才會互相有所得,而非僅僅一方單方面付出。
這段影片也講了一個道理「我之所以那麼努力,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認識的人還認識我,當你沒能力沒錢沒地位時,本來認識你的人也會不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不認識你的人也會說認識你。」
這讓我想起記者其實都有「同業框」,有時候缺新聞或是需要聯繫電話會互相幫忙,今天群內的人都是能夠付出不同事情的人,如果有額外的人想加入,難免會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還會再開小框討論比較身邊親近的事情,沒有人會想變得更差,只會想著維持或變得更好,因此如何讓自己跟優秀的人合群,比起勉強配合還來的重要。
因此增進實力就變得很重要,但這個名詞也很籠統,但我認為有幾個具象化的關鍵,也就是「訂定目標」,如果是人脈積累,特別想要認識某個人,但又高攀不上,我認為可以先去了解對方的背景與興趣以及自己可以幫助的對方的專業,設定目標後,透過書籍、線上影音、線下社群等不同方式逐漸累積實力,明白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蹴可幾」,並且用1個拉1個的方式,先去認識大人脈身邊的小人脈,讓他身邊親近的人去推薦你做「口碑行銷」,這樣也才更容易串聯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