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投入寫作當投資自己之前,先問問自己,真的喜歡寫文章嗎?別只是幫人整理資料

這篇要談談最近寫作的現象,希望能幫助一些剛起步的人,不要有盲點;當然不敢說自己多厲害,但避免被噴,先把個人經歷寫在最前面

-網路文章寫作經歷 4年
曾任 TVBS文字記者/香港01財經專題記者/ETtoday社群編輯、特約記者、專欄作家/T談談、生鮮時書、換日線專欄作家/新創公司媒體顧問
-最高日產13篇/單篇點閱記錄 80萬
-20家出版社合作夥伴
-自品牌經營

我的寫作歷程大約邁入第四年,成立Wordpress大約邁入第三年。前幾年的心情有點孤單,許多人也不明所以,甚至認為寫作在這個時代,根本不重要,但我依舊寫得很開心。

沒想到這幾年鼓勵寫作的風氣盛行,這一年越來越多人投入寫作,希望能以寫作,當成是個人專業的行銷工具,擦亮自己的招牌。當然拍手數或社群討論度能一時讓自己的名聲在最短時間引起注意,但後續怎麼延續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關鍵在,你真的熱愛寫作,還是只是把他當成工具? 寫作的目的又是為何呢?

這篇只是想談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且我自己特別難接受的一個現象,就是「整理資料」。

當然整理各界知識,或是將自己所搜集來的資料,整理的井然有序,是最簡單也最容易的入門方式,但總不能寫了半年、一年還停留在整理資料的階段吧?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你如果想吸引更高階的受眾,就應該要往「分享經驗」邁進,而且是分享自己的經驗,不是別人的,就算是推薦書也一樣,寫了第幾章在說些什麼,基本不就跟書籍資料卡一樣嗎?這個大家都可以到博客來看呀!

還有一個原因是,你所整理的資料,除非是得去國圖翻20年前的歷史資料,不然在這個google一秒就能搜到幾億筆資料的時代,大多數人又都只看第一頁的搜尋結果、那當這麼多人都在整理資料的時候,你的文章不就沒有創意跟差異了嗎?

當你跳脫不出特點時,看完文章的人,可能拍手點讚,但之後就可能會忘了作者是誰,只會記得文章提過的某個案例,某個理論,而不是記得「你曾經說過哪些話」。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耗費整個晚上整理的資料,高階人士一定早就知道了,或是對這塊領域很熟悉的人,也大概都明白了。那整理資料的寫法長期下來,大概只能吸引兩種人,第一是外行人,第二是新鮮人。

久了你可能會發現,怎麼老是在回答一樣的問題,怎麼讀者都沒有更迭或成長。

我不知道對其他人而言如何,但這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畢竟將事物記錄下來就是希望有人可以理解啊…

我認為寫作本身,不該只是幫別人整理資料、幫忙列重點,這樣反而彌平了個人風格。我認為應該要有血、有肉、不要賣弄文藻;這樣的文章才會有共鳴、有溫度、有真實感。

因為現代的網路寫作不是文學作品,沒有人會花時間細細品味,因此別這麼含蓄,也不要在意太口語;

寫作是一種對話,與你自己的對話,與受眾的對話,記錄當下最深刻的感受,把情緒與動作真實的寫下來,才能夠讓自己的品牌,越磨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