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1

NCC要求廣電媒體報導武漢肺炎自律!為什麼不管網路新聞?

今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打開電視或關注電子新聞,你可以發現幾乎被武漢肺炎洗版,台灣人防疫謹慎、疾管署也定期召開記者會公布疫情消息,作為傳遞訊息的新聞媒體,除了能夠第一手掌握消息以外,其實另一方面,則是在大量訊息之下,恐怕造成民眾過度恐慌;像是報導口罩工廠大排長龍,各便利商店、藥局買不到口罩、酒精等等,在某種程度上,會無法避免的引起民眾對於疫情的緊張。

(媒體報導口罩工廠排隊人潮)

NCC就在1月3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中國武漢肺炎)之確診個案增加,及避免假訊息之傳遞、散播,致妨礙防疫工作,或誤導民眾、造成社會恐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NCC)今(30)日再次籲請廣電媒體應以嚴肅謹慎態度關注疫情資訊,面對錯假資訊擴散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廣電媒體於報導或評論相關疫情時,應積極落實事實查證的義務,避免使用猜測或渲染性用語傳遞不實訊息,發揮新聞專業,體現媒體公器之社會責任,強化內控及自律機制,落實法遵。若有違法者該會將依法嚴懲,以全力維護民眾獲得正確資訊的收視權益。」

簡而言之就是希望「廣電媒體」能夠自律,是的就是只有廣電媒體,沒有要網路媒體自律報導武漢肺炎!常常就會看到網友留言發問「為什麼不管網路?」,先簡單介紹一下NCC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旗下管理的業務範圍,通訊業務 、 傳播業務、數位匯流;總歸來說,管理的是「電子媒體」。像是有線電視、無線電視、廣播(FM/AM)、電信業,就是沒有網路!

因為所謂的「電子」其實指涉的是有占用到「頻譜」等公有財產的媒體,所以網路並沒有頻譜問題,因此不在NCC管轄範圍內。

為什麼頻譜是公有財產?即是因為「頻道稀有論」

科普一下何謂「頻道稀有論」

1912年4月,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撞擊冰山沈沒,美國開始正視無線電波通訊管制的重要性,同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1912無線電法案」(The Radio Act of 1912),其中強調無線電波為稀有資源,為全體人民共享,應由政府管理與分配,以避免電波使用為少數人壟斷。

從頻道稀有論 (spectrum scarcity)觀點而言,廣播頻道屬公共財,相關頻率開放申設,應綜合考慮閱聽大眾利益(聽眾及非聽眾)、既有廣播頻道之使用分配效益、弱勢族群的媒介接近使用及廣告市場供需等因素。

如何善用無線電波頻率,儘可能地實踐公共利益與公共服務,甚至媒介接近使用權的理想,是各國分配及管理無線電波頻率的主要考量;尤其是核配非商業廣電頻率的重要依據。

正因為如此,電視、電子媒體被視為是「公共財產」擁有社會責任,因此新聞依法來說不得置入、業配,並供給所有年齡層觀看的內容,屬於「普遍級」,因此電視新聞畫面嫌犯要馬賽克、打架車禍要抽格、血要變色等等的規定。

生活類報導,同一則新聞,要有兩種以上的品牌,或是品牌LOGO要馬賽克處理,用字遣詞都要在斟酌,因為這些都涉及公共利益,若是超過規定會被NCC開罰。(但是當然電視依舊有業配,做得讓你看不出來,像是海X音樂祭、昇X昌、采X 等等等)

但網路就不是如此了,網路是一個自由的領域,目前重度使用者是落在15歲到35歲的人,因為台灣擁有言論自由,因此過去在還沒打擊假新聞之前,基本上沒有一個主管機關,管理網路媒體。但,並不是說真的就無法可管,台灣採用「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管理網路內容,大家所常用的臉書,也都開始有血腥畫面管理的機制,只是這都還算是未成熟的階段,因為血腥暴力內容,仍舊很好取得。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46條之一規定

「 任何人不得於網際網路散布或傳送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內容,未採取明確可行之防護措施,或未配合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之防護機制,使兒童及少年得以接取或瀏覽。」

就是這簡單的短短幾行字,管理了網路內容,因此像是未成年兒童、少年,若是發生被強姦、虐待等等的負面新聞,衣服會變色、重度馬賽克,血腥圖片也會馬賽克,避免讓青少年接觸到這類可能會「影響身心」的內容,因此再用字遣詞上,不會這麼錙銖必較,平衡報導的部分,像是法規等等,也做得比較少,但這個界定就處在「灰色地帶」。

網路新聞以「點閱率」來判斷一則新聞報導「好不好」,而且是當下馬上就能夠知道點閱數,因此不少內容會換個標題再出現,或是圖片用LOGO擋住來增加好奇心,標題用「讓人誤會」的字眼來騙人,這些都是為了點閱,因為這樣的標準,久而久之,大家不管內容品質、深度、專業與否,只要有點閱就是好新聞。(當然像是比較專業的媒體不在這個討論範圍內,像是報導者、端傳媒等等,是以內容為重)

電視新聞以「收視率」來評斷當天的表現,是以尼爾森來做為標準,隔天才會知道前一天的新聞收視表現,但內容並不是首要,包含「破口」、「廣告時間」這都算是影響新聞收視的要素,想想你看電視的經驗,是不是一廣告,就轉台?這就是「破口」,如果廣告很長,是不是你也等不了這麼久?

這就是「時間」,因此ON電視的編輯,前面會有滿滿的螢幕,都是別的新聞台,能夠掌握哪一台現在進廣告、哪一台進了哪一條新聞,更能即時調整新聞播出順序。至於內容品質的部分,就真的由各家電視媒體高層,自由心證了。

網路與電視媒體的思維是完全不同,本篇並無闡述何者專業、何者膚淺,僅表達網路與電視是不同的新聞媒體,操作不同、受重不同、法規不同,因此當然會有所差異,盼望透過本篇文章,能讓大眾更具有媒體識讀的能力。

其他關於媒體文章:拉升新聞稿商業價值-採用「議題設定」操作媒體!破解記者5種選材思維

本文作者:Karen

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畢業|曾於上海復旦大學發表論文;擅於閱聽人、新聞媒介研究

曾任香港01集團多維新聞專題記者/TVBS新聞文字記者/中天新聞文字記者/ETtoday社群編輯/GoSky新創公司媒體顧問

聯繫方式:info@ladykar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