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職記者六年,目前開設公關公司的我,可以從兩個面向與角度,來分享「品牌公關新聞稿」的撰寫要點,同時在兩方的需求中取得平衡,達成最適效應。
我與媒體記者朋友建立關係的起點是,我也任職過記者,且和我的好朋友們具備了革命情感,直至今我還是有許多不錯在擔任記者的朋友。在媒體生涯中,我稍稍短暫待過公關公司;從2019年起,我也辦了兩百場不同規模的實體集線上活動,爾後不慎走上創業,成立了公關公司。
在公關公司項目運作的三年、四年期間,我們工作事項包含:籌辦記者會、媒體餐敘、新聞稿撰寫、議題設定、新聞發放、媒體採購、採訪安排及KOL口碑行銷等與媒體有關的事項,幾乎通通一條龍可以包起來,也幫單一客戶一年累積超過2百條的新聞報導。
而什麼樣的品牌公關新聞稿,才是記者會報導、引用的內容呢?
首先,就是一點都不像品牌公關語氣、不商業的新聞稿,才能夠讓記者依據公關發放的新聞內容來報導。
舉「掃地機器人」來說,如分成兩種寫法
媒體會用的:
(1)銷售數量(今年與同期相比、價格總額、購買家戶數):顯示生活的趨勢,懶人經濟等
(2)折扣:比較如何買最划算,或是有沒有特殊贈品
媒體不會用的
(1)詳細的規格、清潔速度:除非清潔力超群,否則媒體不會免費為一個產品做第三方證言,所以雷達掃射、超大水箱,這些媒體是不一定會寫的,放上資訊只是確保內容正確。
(2)開發團隊:如同媒體不會輕易為商業背書,開發團隊除非是世界巨頭的廠商,才可能會被報導,其餘都不在報導範圍內。
若身為公關,你可能會想「這樣我怎麼跟老闆交代?」,但這個要點的訣竅在於「強調與大眾有關的議題」,才會是媒體有興趣且願意自然報導的內容。
如很簡單的「飲品全品項買一送一」,與大眾福利、好康有關,媒體幾乎都很願意報導,原因在於大眾願意關注,媒體才有收視及點閱率。這也就是前方提到的「兩者需求中的平衡」。
可以把媒體記者與公關的關係想像成蹺蹺板,雙方的份量一致,木板則可以平衡在空中,份量來自於需求上的滿足。
記者的需求簡易如下:
- 與公眾利益有關:好康(買一送一)、好吃(澎湃海鮮餐)、好玩(身分證換樂園門票)、好買(outlet、週年慶),政策變革(交通、育兒、報稅等)、風潮排隊(名店開張)、炫耀品(ex:iPhone15)等等等
- 有趣的、衝擊性的議題:如名改叫鮭魚可免費吃壽司、兩個很違和的品牌聯名、節慶議題(中秋、聖誕、情人節等)
- 知名人物代言或出席:藝人(許光漢)、政治人物(中央官員)、有話題性的KOL(李多慧)、創業家(張忠謀)等
公關的任務其實就是抓準記者的需求,再做好議題設定,且平時多和媒體維持友好關係,才有機會為品牌爭取大量曝光。
有媒體需求請洽:karenyang0503@gmail.com (擴圈媒體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