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來到2024年,持續衝刺公司的項目,所以會研讀些商業思考的書,也分享一下心得
兩本書正好相輔相成,第一本《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作者是John Warrillow 摘要來說便是,將服務產品化、產品流程化,將產品的「銷售」交由他人,產品不能只有自己可以賣出去,而是要打造一個別人也能賣出去的「產品」,最後使公司「即使沒有創辦人」也能持續經營下去,才是企業的本質。
書籍運用故事的敘述,如《被討厭的勇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智者與主角對話的方式來引導讀者進入情境及思考。書籍最末最後再由作者提出自己的經驗與洞見。
第二本《精準獲利》來自聯聖集團陳宗賢教授,陳老師多年來已累積國內71家企業的專業總經理與執行長經驗,前兩年我也上過年度CEO班課程,至今許多經營心法都非常受用,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講的是商業世界的痛點與解方,但如何把這些知識轉譯進入自己的企業、策略,完全就靠主事者的領悟力與行動力。
陳老師的書籍我看過很多本,這本《精準獲利》又再次帶我進入新的思考,這篇文想要兩本書一起談。
《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的核心是「產品交給別人銷售」、「打造一個有賣相的公司」,《精準獲利》則是圍繞陳老師說過許多次的「產品不一定要自己製造」、「走進國際市場」、「區隔市場」等銷售底蘊,並且提及縮短交期及MOQ(最少起訂量),在確保營運基礎、人力等利潤,搞定這兩項的速度及品質,將加速事業發展。
以數位商品來說,透過擴增團隊、教育訓練、專才專位,投入大量生產(內容流水線),比如自媒體短影音一個人要做一天,但大型媒體公司可20人一起做,一天可以生產大量的片源,透過量產提升觸角,這時就需要解決品質問題。
如何管控品質,以媒代角色來說,我個人覺得先期與顧客溝通業務,這一環相當重要,理解顧客的需求、痛點、偏好與各種關係眉角,再來著手執行,就能減少溝通誤區,若業務跟客戶接洽完,後續沒有持續follow up 直接轉給企劃、編輯等人員,少了前期培養的情感基礎,遇上些不如意時就難免公事公辦。(華人世界還是很看面子。)
新的一年,正在優化與思考公司的未來方向,一人公司的模式走了一年,想給自己挑戰之外,也想驗證這些商業想法,同時帶給人生新的刺激與成長,然後再成長,雖然預期是成長痛,但是能將概念落地,並run起來,相信會是很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