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槓(Slash)一詞來自美國紐約專欄作家馬奇艾波赫的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書名導致許多人以為斜槓就是「不停兼差來創造收入」,並且誤解斜槓是因為「缺錢」才不得已兼職,甚至批評這是一場「金錢追逐」遊戲,事實上這樣的思維過於狹隘,近幾年許多人斜槓的目的已經改變,斜槓的身分更會隨著個人不同的「零工」模式轉型成個人價值。
斜槓事實上有三個階段,首先是處於零工經濟,再進階至多重收入也就是俗稱的斜槓青年,最後則會轉形成個人品牌打造。每個階段的要經歷的時間與成熟度,依據每一個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斜槓起初也許的確在本薪不足狀況下,會開啟到處打工、為自己增加額外收入的「零工經濟」階段。
零工經濟最健康的模式,是去接下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斜槓成為不同的角色,舉例來說,文字工作者可以是作家/演說家/社群經營者,透過多次曝光、專業累積進而淡化公司給予的職稱,發展個人品牌。
延伸閱讀
從心裡建設.思維轉換到實務演練!打造個人品牌 凱倫必讀九本書單
凱倫母胎斜槓的故事: 你那麼拼命,不就是為了「擁有選擇的權利」?
個人品牌成為顯學
個人品牌實踐階段內在核心本質,其實從來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文明演進下帶來的需求轉變。來自工業時代的「朝九晚五」制度,多數人下班時間後寬裕,不會被訊息打擾,為了要增加收入,工作者採行兼差、到處打零工。
即時通訊發達後,上班時間被會議卡死、被各種資訊轟炸,下班得應付長官訊息,工作者將時間花在職場當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何在,關於「我是誰」,關於「我真的喜歡什麼」的議題被逐漸重視,所以有了「斜槓」議題,透過多重身分與多重收入,定位自身價值。
大眾逐漸覺醒,長榮罷工事件再次讓外界明白,資本家的貪婪,就是難以將企業系統賺的錢,大大方方的分給辛苦賣命的員工,資本家掌握著底層的理想、底層的夢想,用低薪用高工時無限上綱,然後我們才知道,一間公司無法養活一個員工一輩子,可以陪著他一輩子的,只有自己。所以近期個人力量 、個人品牌打造更成為了顯學,在台灣則吹起一股以知識經濟為中心打造個人品牌的風氣。

讀者與作者的平等時代
過去出版業或傳統媒體缺乏互動性,作品產出後,讀者得全盤接收,無法與作者進行討論反映,不過現代除了成為作者的門檻,因為網路平台工具越來越發達,降低許多之外,再加上大眾對「知識有價」的理念接受度提高,因而有了付費制度產生,同時也有機會讓讀者參與作者產出過程,增加互動性、拉近距離、豐富內容,再藉由平台塑造專業形象打造個人品牌。
台灣現行有影音、圖文兩種類型,其中以線上課程與付費訂閱平台創作,可經營出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的獲利模式。
線上課程主要以課程募資上線與老師分潤收入為主,課程計價以單次課程收費,可永久重複觀看。以hahow平台為例,採分潤制度,最低30人開課,會員數15萬人,開課老師約300人,平台最高紀錄一堂課有一萬三千多人,以平台分潤機制推算,開課者可分潤到至少一千六百萬元;開課者身分無所限制,「只要有專業,人人都可以是老師」,打破了過去須累積到社會聲量後,才有人願意付費購買專業的階級流動。
付費訂閱平台則是採月繳或年繳制度,以使用者付費,讓創作者維持生產作品動能與穩定性,不同付費模式,也會接收到不同內容配方。以PressPlay來說,目前穩定累積會員數約2.6萬人,累積訂閱數12萬人,月營收約1400萬,台灣知名Youtuber阿滴、這群人,都是上頭的創作者,並成立小型公司以此作為每月固定營收,養大團隊。
從各平台有10萬以上會員數來看,可以判斷「自製內容」在台灣有一定的市場,並且依照創作者的能力,來調整定價,屬於公平機制。訂閱制本身,讓會員可判斷創作者內容是否符合自身需求,若創作者內容不夠優質,可以以取消訂閱作為懲罰。
另一種形式則是透過「文字創作」傳遞個人觀點,從自架Wordpress網站,可以讓使用者調整版面設計,以及透過外掛程式新會員制,到大批中文創作者湧進美國Medium平台,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賺取流量與追蹤曝光,內容大多是對於互聯網、新創領域不同職位的見解,比如商務開發、網站營運、專案管理、產品經理、程式設計等硬知識。
不論是影音創作與文字創作,其實背後想要的便是奠基自己的個人品牌,獲得認同感與價值,發揮影響力來改變社會。工具平台的多樣性、創作門檻條件降低,讓人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發聲管道,且能選定自己擅長的露出形式,都能夠吸引到一群欣賞自己的人。
個人品牌不會只是一場金錢追逐,那太膚淺了
上班已經夠忙碌,為什麼受雇者還要下班後產出作品、紀錄觀點,甚至放棄穩定工作,做自由接案?真的只是為了錢嗎?
目前在全球前五百強企業擔任海外分公司主管何則文便是經典例子,其工作年收入超過百萬元,也擁有管理職位,下班後仍定期寫文章,同時是媒體專欄作家,至今出版三本書籍,並擔任中興大學建校百年畢業生致詞代表,其可被定位為「成功人士」,但也沒有放棄經營個人品牌,是從斜槓轉型的經典案例。何則文認為「別讓世界定義自己,才華都需要認同是累積實力後被人看見,而不是因為外界眼光,去影響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實上何則文回台演講,只求賣出不求講師費,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反而是價值被看見,收入自己進門。
有人認為,斜槓世代下所產生的零工經濟,或非只是場「金錢追逐」的遊戲,那麼就是將這件事情看得太表面,更多層面顯示的,反而是個人品牌經營者,為了不想被企業制度、社會傳統眼光侷限職涯,演化、整合出各式各樣的內容,為自己打造專屬的獲利模式。
倘若世界要給我們標籤,那我們就跑得讓它來不及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