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這兩年,我一共換了四間公司,都屬於媒體產業,也是滿知名的公司,有電視、網路新聞及公關公司。
「工作只有『適合』和『適應』的問題」──這句話是來自我一位4A公關集團的主管。
我的個性上有點躁動,常容易受到「人」的影響,對於不公平的事情,是會嚴重影響到情緒的人。
大學就讀大傳系,因此不論是拍片、剪接、企劃、平面設計、新聞、公關和行銷,各方面都有所接觸,作品也都有一定的水準。
在學期間,便已在電視台工讀過,後來因為課業關係暫時離開,因此畢業後就非常想回電視台,但無奈找了三個月,到處投履歷、面試都沒有好消息,畢竟對當時的我來說,起薪25K、工時長12小時的工作條件,實在讓人很難接受。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台灣目前流量第一的網路媒體公司,雖然工作內容滿上手,也有獲得讚賞,但很快發現當時的環境,對於我來說比較沒挑戰性、競爭力,我的職位因為時間關係,一直在做重複的事,缺乏專業、沒有太多成長。
我不曾忘記到電視台工作的夢想,但又覺得現在的新聞環境真的沒有過去繁榮,再加上自己對企劃方面的工作較為擅長,所以我跳槽到了4A集團公關公司。不否認這其中當然也有因為「光環」問題,才想挑戰看看世界第一的公關集團公司。
進去之後,工作一樣滿順手,很快就能掌握客戶需求、解決問題,活動現場也知道如何跟同事互補,讓活動更順利,而外商的環境,讓人很能放心去發揮,不會有人因為你是才剛進公司的菜鳥,就看不起你。
這樣的工作自主性,其實是很好的,而且也有很多學習。整體來說,我認為自己的能力其實很適合這份工作。
但,我還是很想很想進電視台工作,同時也厭倦一直幫客戶「擦屁股」、老是發布一些「事與願違」的公關稿、說不完的場面話…等等的工作內容,於是工作沒多久後,躁動的心便再度開始起伏。
所以我向主管提出離職,商談的過程當中,他問我「你工作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其實沒有,我覺得自己也做得很順手;「有人說你不適合嗎?」也沒有,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做得很好,只是我自己不喜歡。
他說,
「工作就是這樣的,有喜歡的地方,有不喜歡的地方,沒有一個工作能讓你滿意,如果你跟我談的是適合的問題,沒有人覺得你不適合,而且你做得很好,但是如果你要談的適應問題,沒有人可以幫你,你自己好好想一下。」
當時的我聽不太懂他的意思,還是認為,工作就是喜歡跟不喜歡,想做什麼,就要去做什麼的心態,忽略了自己的能力,而倉促地離開公司,輾轉去了電視台。
終於進入電視台工作後,發現這裡每一天都在跟時間競賽,一分一秒都非常重要,有時長官也被時間逼急了,說出來的話不悅耳,讓一開始進到電視台的我,天天壓力都很大。(不過現在我已經順利熬過這個時期了)
後來我想想,整體問題的癥結點在於「自己的想法」跟「公司的想法」和「上司的想法」不一樣,造成溝通有落差、配合不佳。再加上我的個性比較彆扭,一被人家大聲罵,就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久而久之,上班變成一件很不快樂的事。
或者自認每天都覺得被找碴,甚至被認為能力不足,也越來越沒有自信去把事情做好,每天都在無限的黑暗中輪迴,每天都對自己充滿無限懷疑,身心狀況也變得很差。
這時,我想起了「工作只有適合跟適應」的一番話,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跟做事態度,大不相同,因此應該先衡量自己「做得來」與「做得好」的事情,再去評估工作內容和整體環境,而並非只是以「喜歡」、「興趣」一味地盲目追求你想像中「想要」的工作。
到頭來,不適合的環境、工作和產業,只會壓垮身心,找到一個能好好發揮能力,並且建立自信的地方,才是工作的本質。
而這些省思,我也把這份心情,告訴了前一份工作的公關主管,他說,「很高興你對工作有更多認識,如果想回來,隨時可以開口」,真的讓我覺得,他是位好主管。
很多事情,真的要去嘗試過,才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做得好不好,而非只是單純用「想像」去認為自己做得到、做得來、做得好,到最後強迫自己,反而只會搞得一蹋糊塗。如果你不去適應環境,那就去改變環境,只是看自己願不願意。
最後列重點:
1. 喜歡的工作、想要的工作,不一定適合自己。
2. 工作只有「適合」跟「適應」問題
3. 考量自己的天性,去找到「做得來又做得好的工作」
4. 好的主管,才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5. 適合的工作,才能建立自信,讓自己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