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6

速寫「千字文」秘方!掌握五大技巧:畫面、數字、人話……

文/少女凱倫

真的有很多朋友最近想開始著手紀錄或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常常遇到有人問我如何寫文章,除了過去一年,我的產出量是180篇文章,等於每個月至少有15篇文章,單篇平均都是千字計算之外,我從事媒體產業已經將近四年,在業界磨練出的稿子也將近五千篇了。因為持續累積與觀點分享,讓我獲得了演講、出書等機會,所以這一篇歸納出三個重點,讓開始想在網路上寫文章及想透過文字斜槓的朋友,能夠下筆找到重點,寫出吸引人又耐看的文章。

一、架構篇:有骨才有肉!1篇文只講1件事就好

大部分沒有長期寫文章的人,很容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到最後寫完的時候,字數是有了,好像獲得了某種成就感,但可能會驚覺內容與標題格格不入,或者是不知道該下什麼標題,因為有太多事情想要分享,結果變得沒有重點,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那要怎麼做呢?

掌握「有骨才有肉」的寫作技巧,以我自己來說,我會先設定好主題甚至直接下好標題,接著預想三個重點,分成不同的小標題。

文章案例:「成就夥伴的理想」30歲副理是這麼帶出完美的團隊的…

以這篇人物文來說,完稿字數3400字,我的重點就是寫這人物的個性,如果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其實還可以再寫個一兩千字,比如他的感情、求學、生活瑣事等等,但就會失焦或是變成逐字稿,所以我在採訪完心裡就已經預設好我一定要寫到的三個重點,分別是個人背景(與工作有關的)、理念與主管思維,雖然對方分享的內容真的都很精采,但不能太貪心,因此我選擇完重點後,在裏頭加註不同的小故事、舉例與經典句子,就變成以下三個關鍵點

1.師範體系出身-非典型職場生存家:踏入公關,完全是意外
2業績第一客戶卻臨時抽案子,沒擊退她:因為我們不只賣關係
3.關於面試-想進公司千萬別說「我想學…」

這些觀點都與故事主軸的「人物」有極大關聯,不會講到公關產業時,突然加一段公關的理論,比如發新聞稿、記者媒體連繫這種無關緊要的重點,或者進入公關產業要有什麼條件與特質等關於求職的主題。更不會在第二點時,突兀去分析業績怎麼衝到第一,這種無關緊要的內容,反而是緊緊圍繞著核心,以同心圓的形式擴散議題,卻同時能收斂議題。

千萬要掌握這個重點,我真的看過太多長篇大論的文章,說A變成B,當然沒有不行,但學著把每一篇重點切割成不同篇,會是讓自己增加稿量+流量的長期積累方法。

但有了三個重點,如同拼湊完骨架之後,如何填肉呢?

二、內容篇:運用畫面、數字、人話、對比與舉例

因為內容是最重要的,所以以下有五個小點,大家可以耐心收看、細細品味

(1)以文字描繪畫面,帶領讀者身歷其境

很多人覺得,為什麼要用文字描出畫面,我又不是拍影片,幹嘛這麼麻煩,那我們直接以新聞稿簡單的例子來看看吧!

僅以文字表達:

清明連假一共有四天,國道上午八點後,出現壅塞情況。

文字帶畫面:

清明連假一共有四天,太陽公公露臉,早上八點後,大車小車都湧上國道,導致高速公路變成大型停車場。

上述兩句,是否能感受到文字跟畫面有所差異呢? 第一種是客觀描述狀況,第二種則是把「壅塞」這件事情,直接變成畫面感、形容詞及真實狀況,而非單單用「壅塞」帶過去。

比如說我們想形容一個研究生寫完論文「很開心」,可能只會就這樣帶過,但如果是說「當論文統計數字跑出來的那一刻,眼淚都流出來了,甚至在研究室大叫」,這也是開心,但感覺就是非常不一樣。

當然一般人寫文章不會寫到這麼明確的新聞稿或一個事件,但是當你增加畫面感,就能夠突顯一個人物的個性,或者是事件本身的調性。以普通寫文章來說,通常我也會以這樣的「情境寫法」,給讀者一個定調,而非只是單純的寫出文字

舉例文章:人生加乘術!清理減分好友 培養「舒服」「永續」的信任夥伴

僅以文字表達:

這是我去年底做的最對的一個決定,原本以為自己會和新朋友處不來,但很多夥伴卻很好相處,他們明白那種惶恐,所以很挺我、很幫助我

文字帶畫面:


這是我去年底做的最對的一個決定,我原本以為自己會很格格不入與不舒服,但很多夥伴卻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他們明白那種惶恐,所以願意做彼此最強而有力的後盾,當你發表想法他們掌聲比誰都大力,當你面對反向的聲浪,他們會給你最大的聲援,捍衛你的自主與創意。

有感受到差別嗎? 我把簡單的「挺我」、「幫助我」,直接用他們所做的事情形容出來,「掌聲比誰都大力」、「給自己最大聲援」,都比單單寫一個動作來的精確又感動人心。

(2)數字具象化,讓讀者感受「與我有關」

常常我們要引用調查統計數據,但是生硬的文字,會讓人感到乏味,或是讀者根本無法自行消化,便會覺得文章內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可能就會離開文章,不會再回來。

以104調查數據來說

純數字統計寫法:

104人力銀行觀察10.9萬名即將在今年大專或研究所畢業、且最近一年有更新履歷表的求職會員,有3萬9千人,在今年第一季曾主動應徵正職工作,占整體35.6% 。

數字具象化寫法:

距離畢業季還有兩個多月,但104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已有將近3萬9千名應屆畢業生主動應徵正職工作,占應屆畢業求職會員的三分之一,等於每三個畢業生,就有一人提早卡位找工作,平均每位「早鳥」已主動應徵12次!

第一種寫法比較是客觀描述事實,第二種則是把數字轉化成一般大眾好理解的「具象化」,比如將提早卡位求職的畢業生形容為「早鳥」,以及將 35.6%變成三分之一,並以具體的「每三人就有一人」的描述,帶出緊張感與具體的感覺。

像是生育率,大部分的人都覺得生育率與自己無關,尤其年輕人,但當你把生育率與老年人扶養比牽連起來,將2010年時,6.9個人只要撫養1個老人,到2025年,每3.4個人就要撫養1個老人,這種強烈數字,聯想生活重擔、負擔壓在年輕人身上,那他們就會很有感、很緊張,甚至想到2045年,自己已經是中老年人時,只剩下2個人養自己1個老人,那麼是否就會重視生育,不讓自己孤老一生。(資料來源:國發會)

(3)引經據典,用「人話」傳遞觀點、思維

是不是常常整篇文章看完或者整本書看完,其實感動你的,讓你記憶深刻的,就只有這麼幾句話「沒有人需要為你的知識負責」、「沒有必要為了世俗的眼光,砍掉你的鋒芒」、「閱讀是最低成本卻能「超速翻轉人生」的方法」、「夢想能被踐踏,才足以撐起強大」,這幾句話都是我文章內曾經出現過的,連自己反覆再思考都會覺得很有意思的話,所以說引用一個人的話,來為整篇文章「畫龍點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名人。

像我就非常喜歡引用馬雲的經典話:

成功的因素千千萬萬,但失敗的因素都是差不多。把所有失敗的人的經歷合在一起,把這些錯誤認真研究,希望大家多花點時間看為何失敗。」

我在寫創業失敗系列,就很喜歡引用馬雲的話,我還常常走路時聽馬雲演講的音頻,藉此內化一下。除了名人用語之外,其實把當下的心得引用出來,也會讓人特別感同身受。

比如我在演講時,曾經分享一張我八年前的臉書狀態,那句話是

不甘於平凡

這句話是連我身邊朋友都很印象深刻, 我很清楚記得記得臉書狀態,當下原因很膚淺,因為那幾年我半工半讀,打工、上課、準備研究所,沒日沒夜的工作與奔忙,身邊卻有些人不斷換著最新款iPhone、iPad,可能是自卑感使然,我不止羨慕也嫉妒,因此是以一個憤恨的心情寫下這句話。

但就是這麼一個經典的用語,到現在八年都過去了,依然很有故事,也很值得參考,甚至到我現在文章、演講都可以拿來引用。所以說,「人話」的魅力就在這裡,它可以代表你的個性、觀點及思維,更會是一篇文章的精隨,對讀者而言,則是能反覆咀嚼,用在每個人生不同階段時,能自我賦予不同的意義;若掌握這樣的技巧,到最後你甚至能創造出自己的經典用語,逐漸收斂自我個人定位。

(4)對比創造衝突

其實這是寫劇本時會出現的手法,但是一般寫文章時,好好運用,也可以留下深刻印象。但什麼是對比呢?刻板印象是相反詞,比如大、小;明、暗;忌妒、喜歡等等,但是這邊所謂的對比,不是用詞而言的對比,而是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狀態,來讓讀者可以反思「怎麼會這樣?」、「最好會發生這種事!」營造出衝突感,但也得注意,這種驚喜感與不可預期感,是對讀者而言的感覺,而不是作者本身。

舉例而言,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經提過一個觀點「說服自己處在『最糟糕的狀態』」,這句話本身就包含了矛盾的衝突!你是否會想,每個人都想越過好,怎麼會有人願意處在最糟糕的狀態,到底發生什麼事,所以就繼續看往下看呢? 所以在後面篇幅我就仔細解釋了我的觀點,整句話就是想表達「不切實際的作為」。

第二個舉例,在出社會「第一份工作」真的很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文章當中,我提到 「第一份工作讓我『認清事實』」的觀點,我認為這句話本身就是對比。

為什麼?如果你覺得,感覺是理所當然,那代表你已經出社會夠久,但因為我的讀者偏向大學畢業生或是大學生,大家對第一份工作是「充滿期待」、「充滿理想」、「充滿幻想」,所以才會覺得「認清事實」具有衝突感與害怕感。

這篇文章一直是我眾多文章當中,排名前幾名的熱門文章,不只大學生會互相分享,我也聽說過有主管,分享給他的新進下屬,請他先看完這篇文章調整心態(我的天)。

所以利用對比製造衝突感,不只是情境對比,更要以「受眾導向」為出發,讓讀你文章的人,可以感受到你想表達的矛盾與驚喜。當然你也可以只是單純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不想要想這麼多,但就得問問自己為何想要公開分享文章了。

5)不要「掉書袋」,人人皆平凡

其實這是很多非常專業人士會有的狀況(我不會說是問題或錯誤,因為大家有自己的風格),因為專業領域知識的人,會很容易覺得自己所表達出來的用語、用字,一般人都可以懂,但要知道現在是社群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文章,如果內容過多賣弄專業,讀者還要跳離你的文章,去搜尋一下在說些什麼,很容易就會讓人疲乏。

我就以記者這行的術語來描述一段工作歷程:

4G包的萬惡地獄,沒畫面、沒Bite可Cue,還要先算TC請訊號收,請編輯剪Roll,才能連。

這一段話就是滿滿的別人不知道在幹嘛,但是內行人都知道這是一種在外頭連線的方式,這段話的意思是:

沒有SNG車到場,只有帶著可以連線傳訊號的4G包,但主管又希望你可以在現場連線的時候,因為沒有辦法預先準備好中間插入的受訪者訪問(Bite),如果需要受訪者(Cue Bite),就必須先計算受訪者講話的開頭與結尾(Time Code),打電話回到公司內請接收訊號的人收畫面,再請編輯台的同事幫忙剪成可以撥出的帶子(Roll帶),才能直接連線

重點是就算解釋完,還是有人會不懂,那寫出這段話,不就很為難讀者嗎??這就是不要掉書袋,不要賣弄專業,不要寫一些「行話」,不要在講AI智慧的運用時,講一些技術層面的事情,既然都希望別人可以聽懂,多一點人看文章時,就該運用一些實際的舉例。

比如先前我寫過5G預期在2020年上路,如果我著重在5G的技術、設備、頻寬等等,基本上就很難吸引到大眾看完,尤其一般人真的不知道5G跟4G差在哪裡,只會覺得3G剛淘汰完,4G普及率高達8成時,怎麼又要變來變去?所以我就在文內解釋了一段:

目前 VR 產業的发展瓶頸,是因為當用戶戴上VR眼鏡時,容易產生頭暈感,原因是因為轉換視角時,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流量,但以目前的4G技術,還未能支持這樣的傳輸速率,不過等到5G啟用後,就能負荷用量,未來戴上VR眼鏡,可看到清楚的3D影像,讓虛擬逼近真實。


透過大眾可以理解的方式與可能親身感受過的體驗,來引導大家理解為何要執行某一件事情,這便是為何不要「掉書袋」的原因,當你的文章是希望可以讓一般大眾都了解,就必須口語化、親近對方甚至當他們的朋友與垃圾桶,當然今天是專業研討會,或者就只鎖定給予特定人士看,那當然就可以盡情賣弄專業也不失水準了。

另外這裡是額外想寫給大家的個人小技巧,我雖然也會寫到「理論」的知識分享,但我絕對不會只像教科書一般書寫,我會將理論的闡述分成「實務面」跟「實際面」。

實務面:單純的理論闡述, 用以印證 自己如何理解這些知識、技能的觀點

實際面:實際運用的狀況,也就是人家所說的「乾貨」;我認為實際是一種生活,生活是種日常。

再具體一點,我認為實務就是可能你剛報到到新公司,主觀跟你說,活動怎麼辦理,像是寫企劃書、提案、訂日期、時間、地點等等必須具備的內容,說起來很簡單對吧?

但實際執行起來,光是寫企劃書,就有格式、主題訂定、方向及架構等等無限的問題,就算大家都
照著做,但就是會出現上千種不一樣的結果,這是我認為的實際面,了解實際,才可以去想像完整樣貌,避免認知錯誤,這也是為什麼本篇文章,明明可以單純解釋三個重點,卻有滿滿的舉例啊!

文章範本:別以「小時」切分人生!時間管理秘訣:極致自律掌握生活、效率與情緒

實務面: 根據自己評估工作時間和狀態去安排時間

實際面:從舉例開始那段後面,整段都是實際運用(真的很愛這種寫法)

三、標題篇:人話X數字 =畫龍點睛

其實標題的下法,跟前面的內容篇的重點是一樣的概念,但不同的是,內容你可以大書特書,標題卻只有幾個字可以表達,所以必須掌握最關鍵的重點!

但要如何分辨哪些內容、哪句話是最關鍵呢?正如我一開頭說過的,很多人寫文章會有太多重點,什麼都想說,你會發現到最後要下標題的時候,很容易不知道怎麼辦,或是標題很像「誰都可以說出口的大道理」,或者變成一種傳教式的空泛感,就變得不吸引人了!所以說,先有骨有肉,才能讓標題下得漂亮!

什麼式傳教式標題?以下舉例

「有錢人睡覺的賺錢術」、「作家都是這樣寫出文章」、「20歲前你該知道的職場秘密」…以上是我隨意舉例的,但當你想成為一個寫文章有個人風格,或者是文章有想法、有觀點時,這樣的寫法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寫出來的,因此就算他們點進來看了文章,卻會完全不記得作者,就像一般的「月經文」一樣。

但當你運用人話及數字當作標題,讀者就能透過標題預先知道自己將會在這篇文章得到什麼內容

數字歸納法:將文章內有幾個重點直接寫在標題當中!

1.新鮮人最憂心「不知如何與同事打好關係」! 3 Tips:勇敢走出舒適圈

2.想尋好工作?五步驟實際檢視

3.請教前輩,有時「並非不懂」而是為了「表現態」 剖析5種新人態度

➡數字表達法:將文章亮眼的「數字」放入標題,比如年份、次數、薪水等等等

1.揹7公斤「操偶裝」 巡迴中國91場 葉雨涵癱軟險休克 演員路堅持15年

2.高中乙組最後一名→世界冠軍!Born to Cheer 賴泓廷12年堅持沒放棄

3.薪水不如預期就自闢道路!正職+兼差增加收入實際分享 28k→50K

人話篇:人話的選擇要多多試水溫,這件事情非常主觀,所以我會選當我聽過或者寫完文章後,裏頭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甚至講給別人聽,人家都會覺得很驚喜、顛覆思考的話,尤其人物採訪,如果對方脫口非常經典的話,絕對要放入標題。

1.迷惘時請記得: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你的選擇就是答案

2.台灣創業風氣盛行真相是:年輕人對職場環境悲觀+沒信心

3.聰明卻放棄善良!只想踩著別人往上爬 當心最後摔得粉身碎骨

4.「不要留下把柄」不論是換成何種言語 前輩總是這樣耳提面命

以上就是這整篇我的分享,幾乎把最容易入門的技巧都分享了,也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實際範本,當然我不是最好最棒的那個,但至少是這三四年來,寫作近五千篇長文、短文、書籍等經驗的精隨了,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我,或是寄信到我的Mail討論

info@ladykar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