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創業一年的成長,遠比我在過往任何時期都還要多,我學會了更機智的應對商務場合、溝通談判,我也能更同理他人遇到困難之時,需要何種協助,並且使雙方都有效益的完成一件事情。我對一件事情的評估不再只是喜不喜歡,而是做了有沒有意義,因為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時間與金錢,讓每一個舉動,都可以成為人生的養分,讓每一個投資,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有複利效應。
31歲,離職,然後創業:這次哪也不去|第六次揮別正職工作
有了每個人的真心以待,我也才能對世界敞開胸懷。
我是哭著提離職的。說來也很糗,出社會這麼多年我還是會在長官面前不小心落淚,但這次有忍超過三十分鐘。
「你所謂的成長是什麼?」長官問我。
一時語塞,很難說的上來。在我的離職文是這麼寫的
當我是專題記者時,我可以很有把握遇見我喜歡的受訪者,與之對談,聊聊經驗
當我是少女凱倫時,我可以和我喜歡的創業家們、欣賞的人們,成為生命中夥伴
當我是跨界創辦人時,有著各式各樣的責任,對自己的、對團隊的、對訂閱戶的
我是那麼的小心翼翼,卻也透露了身份的衝突。
千人集團的大公司如何生存?具備三種能力有望升遷
在大公司生存其實滿現實,滿多時候不會有人告訴你怎麼做,但是大家都已經是這麼做,出錯時就會顯得自己似乎不夠瞭解組織,如果是不夠成熟的工作者,恐怕還會覺得公司,怎麼這麼沒制度,但其實在職場上,可以快速適應、學習一個組織的文化,是相當基礎的技能。
凱倫選書|往往沒有決斷力的人,都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執行長 唐心慧
其中一段印象很深刻的故事是,她14歲時帶著12歲的弟弟飛往美國求學,學著如何照顧弟弟,也在冰天雪地的狀況下,走到學校。而起初到美國時,她的英文並不好,後續英文能力提升,在校成績也維持頂尖,他當時因為英文考科關係,沒自信推甄常春藤學系,後來選擇了紐約大學。
《雜訊》:「判斷」這個詞是大抵用在人們認為「應該」意見一致的時候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與麥肯錫資深合夥人奧莉維・席波尼合著,更是睽違十年集大成之作,看了前段之時,已經能深刻體會經濟學家的高度與深度為何,十分感謝這本書的著作,引領著自己可以有機會透過書中的各種案例,層層剖析個人思考的層次與維度。
透過「多分組模式」也能用ZOOM同時在單一會議室舉辦兩場活動
跨界知識社群 Crossoverlearning 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們一直都是實體的讀書會、小聚會,但由於 …
寫作時代反思!0成本為個人創造價值 能否守護「讀者知的權利」?
近期的寫作一窩蜂,似乎停留在一個「風格打造」,用文字告訴他人「我就是這樣這樣的人唷」、「我就是這樣這樣生活的人喔」,空有的文藻、堆疊的戰果,究竟會成為好果或者是惡果呢?
Teachify開課快手真的太快!開通1小時內上架完成,3小時賣破50人
自己的WP網站想要有會員購物車很久了,但是就擔心自己系統串接得不夠順暢,所以即使擁有功能一年半,也還是沒有積極開課,但就在今天給了自己突破,也要特別感謝業務潘潘在旁邊一直給予我鼓勵跟加油,在旁邊道聲「你是我們第一個Karen」、「你是第一個一小時開通的!」、「你是第一個第一天就有營收的!」不小心打開了潘朵拉盒子!